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Rancilio Silvia v5 改裝 gaggiuino

計劃起源

    https://gaggiuino.github.io/#/

安裝參考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uiqOzltUo&list=LL&index=2

這個作者在discord裡面的gaggiuino頻道中的documentation-discussion' 討論區 'Rancilio Silvia

install specifics' 文章裡有寫了滿詳細的內容

所需器材

1.二手rancilio silvia v5一台(10000元)

2.陽明SSR 40DA

3.剝線鉗

4.壓接鉗 iwiss-sn06 蝦牌-ak112ma hozan-p707

5.22AWG線材 16AWG線材

6.FDFN 1.25-250鏟形絕緣壓接端子 2-250鏟形絕緣壓接端子

7.裸接鏟形端子+高溫矽膠隔熱(這個是要接鍋爐的加熱器)

8.ph2.0 端子 2p 3p 4p 公母端數個

9.小紅書優質大米david 購買   gaggiuino主板+螢幕+螢幕外殼+K型熱電偶2組(M3)+壓力傳感器

+水管配管2套+pcb主板3D列印外殼+螢置放架(替代原本的水箱蓋子)  

通常還有含線材,價格大約在一千人民幣左右.實際價格會因為購買內容增減有所不同,我這次因為

線是自己自製跟SSR自備,所以價格會比較少一點


使用的主機板是小紅書的優質大米哥根據官方主板修改,V3版+U585

gaggiuino的主機板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主機板基板pcb v3和stm32計算核心板,具體來說f411指

STM32F411CEU6核心小板,U585是指STM32U585CIU6核心小板,gaggiuino方案基板都是相同

的,只是不同小板對應計算能力和實現的功能對應。對於官方供應商的pcb v3.1版本只是將f411

晶片整合在基板上,不用額外插核心小板,對於pcb v4版本來說,只是將u585晶片整合到基板,

也就是說可以帶插座的基板 u585核心小板等於pcb v4。

目前來說,預設使用585小板加PCBv3的方式,也是目前技術支援最好的形式

接線原理圖

https://github.com/thejobbitt/gaggiuino_resources/tree/main/Wiring%20Diagrams/Rancilio%20Silvia


上圖是110V配線,PCB是3.1/V4,我拿到的是V3,如下圖,

這個是220V的配線   但跟110V的配線基本上是一模一樣,只是差在電源線出來的地線接法不同

線材部份

   高壓線部份 (16awg)

     原廠電線部份是使用18AWG=>全部移除

因為我是用V5版本的,所以在LED燈部份他是二個燈,所以要拿其中一條燈的線材來接

圖中的燈-鍋爐-溫度安全器  這個部份

這組線另一邊是要接圖中的藍色線,所以要壓接一個公頭,如下圖



   壓接頭部份使用 

   FDFN 1.25-250 紅色 使用線徑範圍:22awg-16awg

   FDFN 2-250      藍色 使用線徑範圍16awg-14awg

   單條線我用紅色,二條串接在一起的部份使用藍色

   壓接鉗使用SN-06

                                                      


在壓接工具方面,我一開始是用蝦牌的絕緣壓接鉗ak112ma,全部都失敗,用力一拉就開掉

後來看了賣端子的店家說用sn-06的鉗子可以,果然一壓就成功,這種絕緣端子跟一般常見的絕緣端

子厚薄不一樣,所以用一般的絕緣端子下去壓,會失敗

一般的絕緣端子,這種用ak112ma壓就可以順利壓接


這種6.3端子,壓出來的正常痕跡應該是中間要有一個凹點,如下圖,但要注意是絕緣層不能壓破

                                                

端子賣家的壓接圖也是類似











所以會有一種拿裸端子鉗來壓絕緣端子的矛盾狀況,這個影片也是有做了一樣說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4rbTW7LTw&t=

低壓線部份

  我一開始也有在淘寶買了幾條ph2.0 2p 3p 4p 長度約500mm的預製好的訊號線

線徑部份是26awg,但後來發現有時候長度還是不足,所以最後還是回歸到自製線

但問題在於ph2.0端子線徑建議是24AWG-28AWG,fdfn1.25端子是22AWG-16AWG

最後我問了上面參考影片的作者,他也是用22AWG來當訊號線,考慮了幾種作法,

我最後也是直接用22AWG壓接ph2.0端子,使用工具是hozan的P707,壓裸線部份是用

1.4L,壓絕緣層是用2.0

自製線好處是走線可以自己規劃,因為根據主板跟SSR放的位置不一樣.線材長度勢必也要做調整

之後也可以依照自己需求製作不同的長度

系統測試

在沒上機前,先裝拿到的主板跟螢幕,SSR,溫度計做線外測試,確認是否正常

                                                              

比較麻煩的是螢幕部份來的時候是裸線端,所以我自己壓接一個PH2.0母端=>接一個公端=>PH2.0

雙頭母端500MM長(淘寶買的預製線),這裡要注意是線的配對要跟圖面符合,所以有時候要把預製

線的杜邦端子拉出來重插

開機之後,先在螢幕上把設定溫度調到27左右,然後用手握住溫度線,看溫度超過設定溫度後,SSR的

燈會不會熄滅就是測試OK

安裝壓力感測器

 位置接在OPV跟馬達之間,原廠是使用螺紋密封劑,所以要仔細的清理一下殘膠,避免三通鎖不上

 去,這裡都是使用止洩帶,但壓力感測器的部份不用
          


保溫

      因為是收二手的,所以在等零件來之前就先把全機拆一拆清潔,更換墊圈,也看了一下鍋爐跟沖

      頭狀況,幾乎是跟新的一樣,也順便做了保溫跟貼膜(全機貼上黑色消光膜)



接線部份

   
                                                                                                                          
                                                     
走線非常不整齊,長度沒抓好,之後有空再來處理,先能動再說

第一次開機測試

1.拔掉鍋爐火線

2.將PUMP的入水軟管注滿水,並準備一個水箱裝水將軟管放入

3.打開咖啡機POWER

4.進入到gaggiuino畫面後,先到設定裡設定值如下,關掉DreamSteam功能
    
                                                                                      

5.打開蒸汽旋鈕
6.打開補水鍵,等待鍋爐補水,水從蒸汽管流出表示補水完成,關掉補水鍵跟蒸汽
7.壓力測試,使用盲藍測試壓力是否能達到9BAR以上,並檢測管路是否有漏水
8.測試OK後,再接上鍋爐火線,測試加溫功能

最後回裝,這裡的注意是接螢幕的線要記得拉出來




2024年1月8日 星期一

漢森訓練 SUB5 第9~12周 本次訓練中斷於2023/12/25-202/1/4 中斷

 12月跑量雖然達到人生新高,300公里

但提升跑量太快,11月才200不到,身體感受到有不適狀況,就決定停止課表



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漢森訓練 SUB5 第5~8周 本次訓練完成於2023/11/27-2023/12/24

 

這個週期跑的還算遊刃有餘.主要速度跟強度課表.有幾次在跑步機上完成.對於新手來說.配速滿方便的.

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漢森訓練 SUB5 第1~4周 本次訓練完成於2023/10/30-2023/11/26

只有1天跳過

輕鬆跑都用MORE V4

強度都用PROPEL V4

前四週算是滿輕鬆的完成.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小資咖啡用家心得 手沖.義式.磨豆機,全自動咖啡機

 今年在咖啡器材上有了一些更新.有出有入.

售出二台delonghi自動咖啡機 一台110V 一台220V
售出小富士r220磨豆機(用了七年多)
購入1z kpro磨豆機
購入df64磨豆機
購入二手hario咖啡王二代
購入hario switch
購入cafelat robot義式磨豆機



第一篇在版上發的新手器材文也不知不覺過了八年.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358059018.A.7BB.html

那時還住公司宿舍.所以一切從簡XD.主要比較大的花費就是將磨豆機從小飛馬升級到小富士


經過了將近十年.也陸陸續續買了一些咖啡器材.大多是偏向價格親民新奇有趣.也從版上獲得很

多心得.可以明顯感受到家用咖啡器材的進步.今年算是一個段落.想想覺得有點繞了路

利用本篇文章做個整理,也供其他版友參考.少走點冤枉路.

這篇主要是偏向器材選擇心得.味道風味部份著墨較少,百人百樣 ,還是靠自己去體會比較準

我之前用過的器材有.聰明濾杯.SWITCH濾杯.Wacaco Minispresso,摩卡壺,法式壺,虹吸,愛樂壓,冰

滴壺.越南濾杯.virus濾杯


以我目前的使用狀況來說

我不是屬於過度追求味道細節的玩家.以方便簡潔為主.所以我的需求跟在意的地方是

1.通常一次會泡個二大壺咖啡冰在冰箱,不管是手沖還是濃縮加水(美式咖啡),主要是我老婆在喝

   我自己通常是喝濃縮.或是濃縮加牛奶.手沖是單喝居多

2.極少打奶泡需求.全自動咖啡機沒用過蒸汽管,就算有也可以接受額外買奶泡棒

3.器材好清潔(這幾乎是我目前選器材的第一考量)

4.以未來不打算再升級的且負擔的起預算.磨豆機25000以下,半自動機50000左右

我參考的心得跟開箱主要都是來自於PTT咖啡版,01,還有YT的評測影片,跟

https://www.home-barista.com/

YT方面.台灣我最常看的就是小雨跟虎記.還有James Hoffmann(以下簡稱JH)

小雨跟虎記的最大優點是開箱文多.更新快,評論也算中肯,但因為他們都有自家販賣的商品

所以有時對於某些產品立場會比較明顯一點XD,但不管如何聽他們講幹話也滿有趣

 James Hoffmann最近剛破百萬訂閱,2007年拿下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他在自己的影片有提到.因

為自己工作關係.所以幾乎不接業配測試文.除了很早之前的SAGE寄給他的滴濾咖啡機,

也不會去評測商業用機型,而測試完的機器都會送給他的訂閱贊助者,他的評測主要是著重

在使用者體驗跟出杯品質,有空看看他的頻道,多多少少都會有個方向跟概念,以下就是目前買過

的器材心得跟小結


磨豆機-非常重要.重中之重

    手搖磨豆機

      也是在今年入手1Z-KPRO黑曜版,距離我上次去關注手搖磨豆機有印像是匿名這個名字

使用了約二個多月.其間還推坑了我的同事入手了k-plus,他用了之後也能非常明顯感受到砍豆機

跟磨豆機的差別有多大.我唯一的後悔是太早買,現在買的話.會想選k-max.K系列目前是五千價位

以下的1Z障礙吧.拿來磨手沖刻度真的是非常輕鬆.清潔也是很方便.可以全拆.不怕卡豆粉

但是拿來磨義式.真的滿磨一次就加深我想買電磨的慾望.會想買手搖磨豆機.主要也是在辦公室

使用,真的強烈建議.如果要買手搖磨豆機直接就是從K系列買.虎記對於這系列評價也是不錯.小

雨沒有公開推荐過.但有在追他影片.就知道他對這支的評價跟使用率如何XD,

K系列的缺點常見的是靜電問題.雖然可以用RDT減少這現象.但畢竟不是鍍鈦刀盤.如果常喝的

話.可能每週就要拆清一次.其他常見的討論還是c40,m47,在目前的環境中.萬元以下的預算

絕對可以選到符合一般用途且使用體驗良好的手搖磨豆機

===================================================================

電動磨豆機

我自己歷程是小飛馬=>小富士=>自動咖啡機=>手磨1z kpro+df64

現在想想有點後悔把小富士賣掉orz

早期最常聽到的super jolly,楊家901n,601n,當年剛接觸咖啡領域的我.聽到一台磨豆機要二

萬UP都覺得離我好遠.這幾年家用磨豆機市場越來越多廠商注意到.家用機跟商用機在意

的地方也不一樣,像是殘粉.用量.體積跟聲音大小.我自己的預算極限是在二萬五以下.

希望能義式手沖二用.主要是義式.手沖其次

DF64

        今年最大的殺手級產品應該就是DF64,不到一萬五的價格.如果加上SSP刀盤大約也不會超

過二萬,YT打上DF64 滿滿的跟niche PK影片,但大家也知道平刀跟錐刀風味不同.

不過要做出一杯滿足一般人覺得美味的咖啡都是沒什麼問題

JH也專門為了DF64拍了一個評測文.雖然看起來似乎是缺點多於優點.但就看他所謂的缺點是不

是你在意的地方,在home-barista關於df64的改善討論也是不少,總結來說.主要缺點

靜電結塊.出粉口亂噴.外觀太醜,暴米花效應亂噴.刀盤需校正,抄襲P64所以不想買

但以上的問題目前都有國外或國外都有些人做3列印來改善.就像RDT建議必做(磨豆前先噴點水)

優點是:清潔方便,可換SSP刀盤,15000以下價格,附吹氣豆倉

DF64總結來說.有點像75%左右完成度的作品,完成的部份就是把豆子磨好的部份XD

其他就看使用者有沒有興趣再去優化.(刀盤校正更換,3D列印套件)

DF64相關資源

https://jiatern.notion.site/DF64-G-iota-Repository-e8c4607a0fa94f398d57fe1d3959f360

一個新加坡的咖啡玩家CY.本職是老師.但關於DF64做了不少改善跟校正教學

https://www.youtube.com/c/CaffeMartellaSingapore


Eureka

       也是討論度不低的品牌.外觀有質感,目前在台灣主力產品是specialite跟oro-xl,小雨頻道

       也有不少使用心得,各種優缺點跟建議都講的很好,比較多人在意的點是拆清要拆螺絲跟殘粉

       問題,但目前大家最期待的應該是還沒上市的 Eureka ORO - Mignon Single Dose

    Eureka mignon specialit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Uk2F5OzdQ&t=495s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620196983.A.B9B.html

    Eureka ORO-XL-台灣代理目前二萬左右還送座墊.但這台出來的時機有點尷尬,因為有這個預算

                                 的人應該都在等Mignon Single Dose上市

    Eureka ORO - Mignon Single Dose-官方還做了一個比較表VS niche VS DF64

    https://bit.ly/3kcFRHx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625582181.A.F65.html

======================================================================

非義式.

目前我最推荐起手的就是hario switch濾杯,之前是只有聰明濾杯,當年Mr.Clever推出來也快十年

了.當初還買了好幾個送給朋友入門.最近hario也跟著出了switch.可見真的經典不敗,而且濾紙大創

就有賣,這應該是最便宜的入門器材之一,也不用手沖壺,在公司泡也很低調方便

JH比例 15克粉 250克水 先倒水再倒粉 2分鐘 hario switch濾杯


滴濾式咖啡機

這類產品其實跟聰明濾杯的定位有點重複.就差在最後一步咖啡萃取是自動還是手動

簡單方式就是SCAA認證咖啡機選一台.但日系品牌好像都沒入列.

https://sca.coffee/certified-home-brewer

JH的評測文是覺得OXO的9杯物超所值,但我個人覺得8杯的也不錯.體積小一半

我的想法跟這篇文章一樣#1X0uoaYk,所以我最後買了一台二手的咖啡王二代

而且我跟賣家說我只要主機.所以三千元成交.用不到一年

=======================================================================

免插電類

     目前討論度最高的就是flair pro2,flair 58/58x 跟cafelat bot,YT也是不少二者PK文,我那時在做功

     課時,58還沒上,所以也在觀望上市價格如何,朋友有買pro2,使用體驗跟口味都很滿意

     再加上pro2有攜帶盒.我本來己經要下單pro2.連他的佈粉器我都先去淘寶買好了XD

     但最後讓我倒戈的關鍵點是JH跟虎記評測影片                          

     JH評測的是NEO版本,小雨拿到的也是NEO版本,使用心得似乎就不那麼的好

     然後虎記一開始說代理商沒回應.所以在PK直播中並沒有拿pro2,但後來也買了PRO2來評測

     並且也稍微談了一下跟ROBOT,牛頓的異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gAWLVdUYo&t=67s

     虎記跟JH都有評測robot跟flair(JH是NEO版),在robot方面.二方對於出杯品質都感到滿意.

     flair pro2方面.在出杯品質上也是很有水準.因為虎記的影片中提到缺點都是使用者體驗方面問

    題,對我自己來說.我喜歡robot的金屬外型,零件相對單純,不太需要預熱.連續出杯也還OK

    也有不少人是二台都有買,flair 58虎記也是給予很不錯的評價.

    以下借用版友w326785419的二台心得參考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634398956.A.2E6.html

    總結來說.二台都能做出很有質量的espresso,就看個人喜好

wacaco Picopresso 

    另外有一台是今年上市的wacaco Picopresso 主打的市場就是外出使用,

   我在很久前買過他們Wacaco Minipresso,但用沒多久就出掉了.

   但這次的picopresso倒是讓我滿想買一組在公司使用.還在觀望後續使用者的心得

   小雨頻道也有做滿詳細的介紹.這台對於磨豆機的要求頗高.購入前請三思~

摩卡壺
    
         用過滿長一段時間.但後來還是因為都要上瓦斯爐就慢慢少用了,現在同類型的應該會考慮

         買9barista.質感好上很多.但對於火源的要求跟研磨度也相對高

aeropress愛樂壓

        JH為了這玩意兒拍了不少影片.aeropress還有舉辦世界大賽.有各種各樣的沖煮法跟參數

類似的產品還有Cafflano Kompresso,澳洲 Delter Coffee Press (DCP)(澳樂壓),我只有買過aeropress

也是用了三四個月後就賣掉,因為太懶後期都是用聰明濾杯為主orz
======================================================================

全自動咖啡機

   今年賣了二台同型號不同電壓的delonghi ECAM 22.110.sb迪朗奇咖啡機,一台是從德亞買
   
    用了約三年多.一台是接手朋友的台灣代理公司貨用了約七八年.

    用了七八年的那台.沒有清潔過內部.直接看照片

    https://photos.app.goo.gl/4Py27y2UTJT7a1Cs8

    全自動咖啡機他的方便是建立在犠牲清潔度上

     之前在版上分享過的清潔心得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627271600.A.817.html
    
     磨豆機要清潔

    上沖煮器要清潔

    下沖煮器也要清潔
      
     咖啡出水口也要清潔

     管線也要清潔

     你使用覺得越方便.他就越髒, 現在有店家專門在做全自動咖啡機的保養.約在二千元

     但你覺得你會半年做一次?一年一次.還是二年一次?

      你每使用一次.咖啡粉未就會慢慢的佔據整個磨豆機.運送通道.沖煮器.

      管路方面.或許可以透過半年或一年的清洗流程來減少問題.但磨豆機真的是個硬傷.

     我的建議是.要購買前.再好好想想他的清潔保養問題XD

  =======================================================================

半自動機

    目前還沒購入.畢竟是最後一哩路.也還沒急著入手需求.我是從JH的二部為出發點

500英磅以下最好的半自動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HIGdYy5of4

1500英磅以下最好的半自動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0kQ5WqjcU8

這二部影片提到的機型都是目前討論度最高的機種

在台灣另外還有的就是GEE,跟lelit bianca(虎記愛用款).

還有版上推的CP之王Nuova simonelli Oscar 2

但因為內容太多.未來真的要購買時.會再整理一篇心得比較跟我自己的選擇考量

像是蒸汽不是很重要.加熱待機時間.有沒有連續出杯需求

像Mr.G大這篇心得寫的很好,他提的第一點跟第二點.可能對於某些人來說就是排除考慮的原因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632573961.A.FA6.html

以上是懶人用家不專業的心得分享.

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ecam22110sb delonghi 迪朗奇全自動咖啡機清潔

 自己三年前從德亞買了一台220v的22.110.sb咖啡機回來.一個月大約喝三磅左右

大約滿半年會自己拆清一次.還自己買了上沖煮頭.直接更換.換下來的再慢慢拆清 前陣子發現蝦皮有一台同型號機種.賣家說會漏水. 我大約知道什麼問題.就算真的不能用.光是備件拿來當殺肉機都划算.. 清潔心得 下沖煮器可以的話是每天使用完都要洗一次.所以我都會一次泡一大壺放在冰箱慢慢喝. 上沖煮器平常時候可以拿小刷子刷乾淨.可能一年或二年要完整拆清一次 磨豆機如果你的豆子都是深培油脂較高.可能三個月到半年就要清一次.磨豆機算好拆清的 接下來o-ring部份. 先補充一下.國外賣咖啡機備件對於o-ring,seal的說明 https://brooks-parts.com/en/blog/espresso-machine-gaskets-and-seals-n9 fkm就是viton.我個人的理解如下 epdm的成本比nbr跟vtion便宜 在耐水耐溫上.其實都可以達到標準.主要關鍵因素在於耐磨性Wear resistance 而上下沖煮器會選用矽膠.主要原因為是耐溫高.很多餐具都用矽膠來做 但其實耐磨性並不好.所以這也是常換的耗材之一 FKM除了在水蒸氣方面比epdm略差外.各方面表現差不多.目前業界o-ring常見的材質都是 nbr跟fkm(viton),epdm通常都拿來做熱交換器用的墊片. 上下沖煮器原廠尺寸是43.6x35.2x4.2 材質是矽膠vmq. 我從美亞買過十條.一條平均180元台幣.我從德亞買的機器用這個很OK.粉餅很乾 台灣有店家在賣.3條240.這次二手機我用台灣的.發現成型的粉餅太濕會有滴水狀況. 後續會再測試一下是不是這條墊圈問題.我自己目前也有找廠商訂做原廠規格.一條應該不會 超過五十.看買的量,有人建議是用36x4的. 其他的o-ring材質原廠都是用epdm.但這裡有個很麻煩的地方 edmp建議的使用潤滑油是矽油.但好死不死.矽膠材質不建議用矽油.所以官方建議了一支 很特別的多用途油oks1110,這支價格頗高.因為他有h1認證.加上可以通用epdm跟vmq 後來我找了台灣廠商.向我推荐比較經濟好用的spanjaard grease h1 100G不到800元 https://i.imgur.com/ni2dxyb.jpg
O-ring我後續應該會把epdm換成viton或nbr. 其實德亞有賣修理包.一組含運約八九百... 矽膠軟管部份 這部份有點麻煩的原因是.因為軟管要搭配他的銅接頭.之後應該會直接從國外 買零件比較划算.定期清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台灣煒太好像有提供內部清潔服務.但能清到什麼地步.我是不清楚. 現在回頭來看.飛利浦的咖啡機在上下沖煮器的清洗上.是做的比德朗奇好. 當然要做細部拆清的話.都一樣要花時間.. 付上整修照片 https://photos.app.goo.gl/4Py27y2UTJT7a1Cs8 看了賣家付的台灣代理資料.2012年購入.煮了約四千多杯.可以看的出來 https://i.imgur.com/8lCDRAp.jpg
一般家用.如果你真的只聽廠商的建議.只煮下沖煮器的話會有多可怕.而且下沖煮還沒拆清 收到機後.一拉開豆槽.看到斷掉的上沖煮器o-ring.. https://i.imgur.com/tNVnYBX.jpg
拆清下上沖煮器.咖啡豆還卡在裡面.拆清磨豆機.咖啡出水口.還有盛水盤 https://i.imgur.com/SZtTlas.jpg
https://i.imgur.com/414tJoj.jpg
https://i.imgur.com/qzTBvVc.jpg
https://i.imgur.com/JKawRLX.jpg
https://i.imgur.com/PBrTWH5.jpg
https://i.imgur.com/3ufV2sG.jpg
https://i.imgur.com/DgbcX72.jpg
https://i.imgur.com/v5orJ5N.jpg
https://i.imgur.com/XN27i8D.jpg
https://i.imgur.com/zJG294J.jpg
https://i.imgur.com/a989sUN.jpg
https://i.imgur.com/gyPaE0D.jpg
但其實..最可怕的是所有咖啡會經過的矽膠軟管 熱水到上沖煮器的軟管 https://i.imgur.com/SZ4NRvc.jpg
https://i.imgur.com/z3AqwDS.jpg
上沖煮器到咖啡出水口 https://i.imgur.com/dZ9LMjL.jpg
下沖煮器到上沖煮器之間的軟管.比較白的是刷過的顏色.. https://i.imgur.com/NBQEkbz.jpg
上沖煮器拆清 https://i.imgur.com/h331LfS.jpg
磨豆機清潔 https://i.imgur.com/FtDXHwg.jpg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樹莓派 Raspberry Pi daphile tidal qobua spotify flac 音樂播放

樹莓派就像個積木模型.可調的東西太多了.自己動手的部份越多越覺得好玩.雖然上限天花板不可能像廠機二三十萬那樣XD,但客制化自己音響系統的樂趣是獨一無二的

樹莓派

硬體部份.目前主流為Raspberry Pi 3b跟Raspberry Pi 4 b,4代主要是改善了網路部份.簡單來說.如果用pi3建議走wifi,pi4走有線


daphile

純音樂播放軟體,目前支援spotify,qobuz,tidal

下載網址:https://www.daphile.com/

國外討論區: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pc-based/240040-daphile-audiophile-music-server-player-os.html

主要架構是lms(logitech media server),可以當作訊源,播放器

LMS(logitech media server)

簡單來說是一種音樂溝通協定

官網是:https://mysqueezebox.com/index/Home

主要的維護團隊討論區:https://forums.slimdevices.com/

在daphile上播放tidal

1.先去https://mysqueezebox.com/index/Home VPN後找到tidal,登入你的帳號



2.DAPHILE=>setting=>advanced media server settings=>mysqueezebox 登入你的lms帳號

3.登入完後.再到daphile->setting->advanced media server settings->plugins 新增tidal


4.將daphile的pcm to dsd 功能打勾

   


在daphile上播放qobuz
1.daphile->setting->advanced media server settings->plugins 新增qobuz
2.setting=>advanced=>qobuz 輸入你的帳密 
3.左下角的apply,之後重開daphile即可


IAN  CANADA
他是國外diyaudio論壇一位非常資深的重度DIYER,主打產品是fifopi,重新校正時鐘
減少jitter,以樹莓派為基礎

他的討論區: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group-buys/207438-ian-asynchronous-i2s-pdif-fifo-kit-buy.html

他的產品內容:https://github.com/iancanada/DocumentDownload

當家產品FifoPiQ3Ultimate



每個產品都有詳細的說明,討論區也是不少問題解答


ALLO
https://www.allo.com/  硬體為主

也是以樹莓為基礎發展的廠商,跟ian比起來.好上手很多.基本上你只要買來電源線.訊源線接一接就可以用了.但相對的可變性也比較少

但他們家有一個軟體叫做dietpi,可以拿來當作roon bridge


關於tidal的mqa
MQA不管是軟解還是硬解的前提都必須要"認證".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工具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是免費的話.通常都無法解MQA,雖然樹莓派硬體要錢.但他並沒有在認證名單內

NUC
就是指INTEL出的迷你準系統,這是歸類在硬體,通常的作用一個是拿來裝ROON,另一個是拿來裝DAPHILE,NUC可選擇的東西非常多.從CPU,硬碟,記憶體,有無風扇.都可以看個人需求.從最入門的三四千到高階的三四萬都有

picoreplayer moode volumio
這三個放在一起講,他們跟DAPHILE一樣.都是歸類在播放軟體,不同的地方在於.這三個只能裝在樹莓架構下跑.我自己只有接觸過picoreplayer(通常簡稱pcp),

picoreplayer討論區:https://www.diyaudio.com/forums/pc-based/275586-picoreplayer-picore-linux-raspberry-pi-squeezelite.html

PCP一樣是以LMS架構來運作,至於各家聲音如何就留待各位自己發掘了

雙機播放
要討論雙機播放前.我們要先知道那些是硬體.那些是軟體.那些是前.那些在後.他們又是如何控制

最簡單的就是一台訊源含播放.你可以有以下選擇

1.買台nuc裝daphile
2.買台樹莓跟記憶卡裝picoreplayer moode volumio擇一.你也可以買三張卡都裝來試看看

雙機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個負責訊源.一個負責播放.所以你可以用以下選擇

1.2台daphile (很少見)
2.一台daphile+一台樹莓(LMS功能關掉)
3.二台樹莓(一台開LMS功能一台關掉)

主要的問題在於播放端的樹莓要用什麼輸出.這時候你就可以參考ALLO或IAN的產品,如果要更入門像我一樣.就可以去淘寶找樹莓專用的輸出轉接版.像我就是買AK4493的DAC版子.如下圖,最上面是淘寶買的版子直接接PI4,輸出rca接耳擴,下面那個就是NUC裝daphile


    
soundcheck
一個國外的燒友.主要心得是分享PCP的調整.如果你想要讓PCP的質感更上層樓,他的內容真的是要好好研究一下..
https://soundcheck-audi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軟體控制方面

當你搞定你的系統後.接下來就是怎麼用手機或電腦控制了.我自己是用安卓系統
所以手機部份我安裝
Squeezer:這個APP只能在WIFI環境使用,登入後介面跟lms一樣,也會跟daphile一樣

mconnect Player Lite :有網路就可以用.我主要是拿來補強tidal跟qobuz在daphile沒有加我的最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