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聰明濾杯

聰明濾杯Cleve是我這幾年喝咖啡最常用的工具.方便,快速,好保養,在公司要喝咖啡也是用這個.濾紙大創有賣.39元一包.
發明這個東西是台灣廠商.
前天要使用時突然發現下方的活塞柱竟然斷了.馬上去蝦皮買了一個新的.但今天在博客來發現價格一樣.而且鑽石會員還能打九折!!.但缺點是要滿八百才能結帳.一個濾杯才六百.本來是想買二個.後來我又發現了這家公司新出的類似產品,不用濾紙.價格也是一樣六百.叫HandyBrew.到手後再來試用看看.不用濾紙是滿適合在公司使用的.這二款產品的材質都是使用美國食品級Eastman TRITAN材質,不含雙酚A(BPA Free)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日本憑什麼-抺茶篇



之前有提到.茶.咖啡.酒.應該是目前最多人除了水以外喝的液體

我自己不太喜歡喝酒,所以最常喝的就是咖啡.茶,水

之前的咖啡心得

http://mynameiskfc.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1.html


==========================================

先說說我對於台灣茶的看法,(不談瓶裝茶.那根本不能稱為茶)

在我的身邊中.泡茶的人口非常高.但其實我感到很疑惑的是

台灣茶的資訊透明度對於一個新手來說是非常不友善的.沒有

一點門路.要買到自己喜歡又符合預算的茶葉我想是非常困難

泡茶文化一直都是在一個小圈圈當中.在官方政府方面.也沒有一

個公開透明有公信力的評鑑制度,目前台灣大大小小的比賽.絕

大部份都是協會自己舉辦.白話一點.就是自high用.不管是什麼特

優茶.冠軍.優選茶,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種出來的茶最好.各自為政

誰也不服誰,身為一個消費者.在這種環境之下.冒然的走入一間

茶葉店去購買茶葉.與羊入虎口差不多,以紅茶來說好了,常聽到

就是日月紅茶.仙女紅茶.紅玉價格從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為什麼

呢,因為有些茶包裝的是茶枝.有些是碎葉.有些是完整的嫩葉

但在包裝上都寫著日月紅茶.台灣茶很好.但分崩離析的品質制度

還是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來成長...

=============================================

茶跟咖啡一樣.是屬於一期一會的產品.不像酒是越陳
越香.(普洱茶例外),同樣的土地.同樣的人.種出來的成品.每一年

就是不一樣.中國茶歷史從神農嚐百草一直發展到唐朝最興盛,因

為禁酒令,這時期除了詩聖之外.也出了茶仙,茶聖.茶神三位一體的
陸羽,他的神作"茶經"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

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

茶學專著,它不但是一部精闢的農學著作.也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

書,他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

好巧不巧.這時在中國留學的日本僧侶也在這時將茶文化帶回到

日本,到了戰國時代.一個名貴的茶器能換一座城池是常見的事

當然這也跟織田信長熱愛茶道有關,這時候出了一名日本茶聖

"千利休",但被秀吉命令切腹後,千家流派便趨於消沉,他的孫子千

宗旦後來又將茶道復興起來,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隱居之後,

千家流派便開始分裂,最終分裂成三大流派,這就是“三千家”的

由來,三千家指的是裡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茶道文化至今

還非常活躍在日本,也是一種高經濟性的文化遺產

隨便看一篇茶道介紹.就知道什麼叫做把"禮"發現到最高境界

茶道的目的終究就是要泡個茶給客人這麼簡單,但日本人卻能

將他講究到如此精細http://goo.gl/rvQeoJ

=============================================

上面談的是需求.因為有茶道文化的需求.才有會相關產品的供應

講了一堆廢話.終於要看看日本的抺茶到底是怎麼行銷.

在日本的評定當中.有一個協會叫做"京都府茶業會議所".


http://www.ujicha.or.jp/. 每一年都會根據不同的茶種做出評比

所評比的項目,有分為抺茶.煎茶,玉露..等等


http://shizuoka-cha.com/69ocha-fes/gaiyou/gaiyou_index.html

各品項第一名的將獲得農林水産大臣賞,

http://shizuoka-cha.com/69ocha-fes/gaiyou/pdf/tencha.pdf

因為農林水産省是協辦,也因此在公信力上大家比較沒有異議

再來看看目前台灣常聽到幾家抺茶

丸久小山園 三百多年
http://www.marukyu-koyamaen.co.jp/company.html

中村藤吉 一百多年
http://www.tokichi.jp/chinese_traditional/tea/tea_matcha.html

一保堂 三百多年
http://shop.ippodo-tea.co.jp/kyoto/shop/goods/matcha.html

有幾個共同點

第一.價格透明,就一個消費者直覺來說,沒標價的東西就跟藝術

           品一樣.賣多少隨賣家喊.你覺得值得就買.但很可惜的是.買到的通常是贋品

第二.產品分級非常明確.粗分為抺茶.煎茶,玉露

          抺茶再往下分為.濃茶,薄茶,烘焙用.料理用.飲品用而且還說明不同等級的差異.讓消費者

         能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適合的產品http://goo.gl/f9WhrH


第三 百年老店,一間店一開始靠制度.之後靠風氣.如果要走到百年就是要看文化了

幾家獨大當然也產生了一些問題.那就是小眾品牌.但其實這幾家

大品牌都雇用不少當地人.就跟台灣人工採茶一樣,就連研磨也是

非常講究.因為速度過快.其產生的高溫會破壞抺茶的風味,濃茶等

級的抺茶其細微的粉未可以直接塗在皮膚上讓皮膚吸收...

以丸久小山園最頂級的"天授"抺茶(20g/1700台幣)

只採用第一批新茶的新芽,也就說.量有限,

簡單來說.不管是京都還是靜岡抺茶.他們是一種合作聯盟的想法

百年老店就負責品牌行銷.對於茶本身的則交給專業的職人去處理
=========================================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關於美國牛肉二三事 by雜食者的兩難  麥可.波倫

大部分玉米(五顆中有三顆)的終點,都是美國的飼育場,這種農場如果沒了玉米,就無法存在。成千上萬頭曾經飼養在不同家庭農場與牧場的牲畜,現在都聚集在飼育場,使盡全力吃進成堆的過剩玉米,然後轉化成肉。幾乎每座美國飼育場都以玉米為飼料,主要原因當然是價格,而這也是美國農業部的政策。數十年來,農業部一直想方設法要消化過剩的玉米,方法就是將這些玉米送入動物的消化道,將玉米轉換成蛋白質。
把牛納入這條產業鏈特別費力,因為牛並不是天生就吃玉米。但是自然憎惡任何過剩,因此牛必須吃玉米。
如果用玉米這樣飽含熱量的食物餵牛,主要優點是牛會長得很肥,肉中會布滿漂亮的油花,美國人喜歡這樣的味道與口感。不過相較於其他牧草餵養出的動物,這種用玉米餵出來的肉類顯然對身體不太健康,因為飽和脂肪酸比較多、ω-3脂肪酸比較少。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吃牛肉所引起的健康問題,事實上是來自吃「玉米餵養的牛肉」。反芻動物對玉米適應不良,而人類也一樣,可能難以適應由玉米餵養出的反芻動物。
不過,美國農業部所設計的牛肉分級系統,是用來獎勵「油花」的(這個詞比「肌肉間的脂肪」來得動人)。事實上,玉米在美國牛肉的生產系統中早已根深柢固,因此每當我對此提出疑問時,不論是牧場經營者、飼育場工作人員,還是動物科學家,都用彷彿看到外星人的眼神看著我(或說看到阿根廷人,該國傑出的牛排只以牧草餵養)。
玉米背後的經濟邏輯幾乎無懈可擊,在飼育場中也不例外。熱量就是熱量,而玉米是市場上最便宜、最方便的熱量來源。當然,以相同的工業邏輯,我們也可以說蛋白質就是蛋白質,把牛隻身上的剩餘部位處理過後拿回去餵牛,似乎也很合理的,直到科學家發現這麼做會散播「牛海綿狀腦病」,也就是廣為人知的狂牛病。剩餘的牛肉和牛骨粉是最便宜、最方便滿足牛隻蛋白質需求的來源(即便這些動物在演化上是草食動物也無所謂),因此直到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在1997年下令禁止之前,這些東西每天都理所當然地出現在波克以及其他飼育場的飼料清單上。
我們現在了解,就如同食人族所發現的,吃同種生物的肉體,感染疾病的風險會提高。在新幾內亞,有些部族在祭典中會吃死去族人的腦部,這些部族中就流行著一種與狂牛病極為相似的病症:庫魯症(Kuru)。有些演化生物學家相信,演化會淘汰人吃人這件事情,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感染。動物厭惡自己的糞便與同類的屍體,可能代表相同策略。經由天擇,動物發展出一組衛生規則,作用與禁忌十分相似。可是在飼育場中,人類傲慢地嘲弄這些演化規則,強迫動物違背這種深刻而根深柢固的厭惡感,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我們拿抗生素去取代動物的本能。
在狂牛病爆發之前,即便是在牛肉工業界,都很少有人知道工業化農業中有這種為了肉牛而設計的奇怪、半封閉式食物鏈,遑論社會大眾。我向李奇.布萊爾說,當我得知牛也吃牛時非常驚訝,他說:「說實在的,當初我知道時也嚇了一跳。」
吃玉米的反芻動物,最嚴重的毛病可能是脹氣。在瘤胃中的發酵作用,滔滔不絕地產生氣體,這些氣體通常可以在反芻過程中打嗝排出,不過如果飲食中澱粉太多、粗飼料太少,動物就不會反芻,而瘤胃中一層泡沫狀的黏液就會包住這些氣體,使得瘤胃如氣球般膨脹,最後擠壓到肺臟,如果不馬上消除瘤胃中的壓力(通常是強制插管到牛的食道),動物就會窒息。
以大量玉米為主的食物會讓牛產生酸中毒。人類的胃有很高的酸性,但是一般的瘤胃是中性的,而玉米會產生酸性,使得牛得到類似胃灼熱的症狀,某些牛隻甚至因此死亡,不過通常就是讓牛隻感到難受。酸中毒的牛隻吃不下飼料,會急促喘氣,分泌大量唾液,用蹄扒地與抓搔腹部,並且吃起泥土。這會導致腹瀉、胃潰瘍、脹氣、瘤胃炎、肝病、免疫系統衰弱,並使牛隻容易得到各種在飼育場中流行的疾病:肺炎、球蟲病(coccidiosis)、腸原性毒血症(enterotoxemia)和飼育場麻痺症(feedlot polio)。現代的牛隻就跟現代人一樣,很容易得到一連串新的文明病。
當牲畜離開農場進入集中型動物飼育場後,空出來的土地就用來種玉米,這些玉米迅速占領了動物的領域:牧地、草原甚至穀倉。牲畜會離開農場,是因為農場無法與集中型動物飼育場競爭。飼育場花錢買玉米養牛,比農場種玉米養牛還要便宜。原因很簡單,原物料玉米的價格總是遠低於栽種成本。而當飼育場擴張,吸收了逐漸增加的囤積玉米時,玉米又再次受惠。
集中型動物飼育場把動物集中起來用便宜玉米餵養的經濟邏輯非常難以辯駁,因為這讓原本只有特殊場合才能出現的肉類,變得極便宜且豐富,現在許多美國人三餐都有肉吃。但在廉價肉類背後的生物邏輯則往往不受關注。集中型動物飼育場在短短的歷史中製造的環境與健康問題已不成比例,包括水污染、空氣污染、有毒廢棄物、新型的致命病菌。
動物飼育場最讓人驚訝的事,就是把這樣優雅的解決方案分割成兩個新問題:農場的肥料從哪裡來?以及飼育場的污染問題如何解決?所有集中型動物飼育場在生物學上都很荒謬,而牛隻飼育場這種荒謬的飼養則讓難題雪上加霜。在飼育場,歷經天擇而精巧地適應草地生活的動物,被迫適應人類餵食的玉米,付出的代價是犧牲動物的健康、土地的健康,最後是食用者的健康,只因玉米提供了廉價的熱量,而且有大量玉米囤積著需要消耗。所以我決定經由一頭小牛來追蹤工業化玉米的去向,而不去看其他本來就吃穀物的動物(例如雞、豬)。小牛在飼育場中吃著玉米,度過短暫而痛苦的一生,代表著工業思考克服演化邏輯所獲得的最終勝利。